金秋时节,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呈现出迷人的秋收画卷,一粒粒丰硕的稻米倾吐着丰收的热情,一层层稻浪推开独属金湖的秋季之美。
从“绿水青山”到“金山银山”,从“生态惠民”到“旅游富民”……近年来,金湖县始终坚持“项目为王、环境是金”发展理念,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,围绕优质稻米、水产品、农旅融合等农业特色产业,聚焦优质高效,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,奋力建设金湖特色的新时代鱼米之乡、都市圈荷美田园。
“粮”心厚植,绘就“稻穗果实”丰收图
“我们主要生产的是杂交水稻制种品种为‘晶两优8612’,由安徽隆平高科种业负责生产指导和种子回收,每斤种子收购价为10.28元。”杉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柏某介绍道。
金湖县杂交稻制种工作起步较早,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、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。该县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调整、更新、优化现有种植品种。多渠道引进市场潜力大、经济效益高、带动性强的品种落户现代农业区,做大做强水稻特色产业,提升产品竞争力,实现农产品产业化。
同时,鼓励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和扩大稻谷生产,通过直接将补贴发放至农户手中,切实提高农户收入水平,增加农户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。通过订单农业、适度规模经营、产业联动发展等利益联结模式,引导农户参与水稻全产业链建设,水稻产业从业人数达1.8万人,参与全产业链建设的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1万元。
禀赋做强,绘就“虾肥蟹壮”富足图
“以前种藕,亩产值和稻麦差不多,后来村民发现藕塘里有小龙虾生活,有人把虾捞出来卖了1万多元,村干部便带头开始成规模地养殖、有计划地投苗,相比单一种植莲藕,一亩地每年能净增3000元收入。”塔集镇横桥村党总支书记丁文清表示。
说起金湖的生态鱼米,大多数人会想到龙虾,螃蟹。麻辣、蒜泥、干煸……在诸多美食中,夏吃龙虾秋吃蟹在食客心中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。小小龙虾和螃蟹背后蕴藏着巨大价值,小龙虾不仅能做成美味佳肴,更承载着一个年产量2万吨、总产值10亿元的富民产业。
前锋镇东滩村民调主任陈晓龙说:“我们村3000多亩的养殖蟹塘,今年的产量预计比去年的产量每亩大概增产到40到50斤左右,从目前的市场价来说,今年村里整个销售额大概在4400万元左右。”
一片片荷塘虾肥蟹壮,一家家农户致富增收。该县潜心耕耘小龙虾特色产业二十余载,让小龙虾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产业。白马湖的“金尧大闸蟹”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“金奖”、中国大闸蟹产业高峰论坛“中华好蟹”称号。“小”龙虾与“大”闸蟹一起敲开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共同富裕门。
农旅融合,绘就“村美民富”新蓝图
“家门口就是景区,每年靠农家乐收入能有10多万元。”说起全域旅游开发带来的收益,塔集镇横桥村农家乐老板华红梅喜形于色。
金湖旅游的内涵是水,着力点在乡村,水美乡村是金湖全域旅游的努力方向。金湖县以全域旅游绿道为纽带,依托水网、河道等自然风貌,培育6个特色产业小镇,打造10个特色美丽乡村。每年整合不低于1亿元的政策资金,为美丽乡村、康居乡村、水美乡村、特色小镇等建设提供资金引导;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,大力实施“百米印象”美化工程、“美丽庭院”改造工程,完善“五位一体”长效管护机制。
一业兴则百业兴,金湖县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动力之源,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型、采摘体验型、科普教育型等乡村旅游业,鼓励发展农家乐、渔家乐、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电商。以塔集镇黄庄为例,黄庄通过盘活集体资产,引导农民发展民宿产业,既改善住房条件,又通过塔集挂面、手工制香等手艺实现家门口就业,鼓起自家的钱袋子。
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,有曲折更有希望。金湖县将始终努力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促进生态和农业产业良性循环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既留“颜值”又增“产值”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